制造业大撤退?川普关税逼走加拿大企业,经济与信心双重危机来袭!
- 人脉中心项目部
- Apr 15
- 3 min read
【人脉看点👀】04/15/2025
在特朗普政府不断施压、反复无常地调整对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的背景下,加拿大经济正面临一场深层次、结构性的危机。尤其是在制造业和石化产业集中的边境城市,如安省萨尼亚(Sarnia),企业正在重新评估其运营与投资方向,越来越多地倾向于将资本和产能南移至美国。这一趋势不但反映出加拿大在北美贸易博弈中的被动地位,也暴露了本国政策、监管环境及应对机制上的诸多短板。

萨尼亚市市长布拉德利的担忧不仅仅是地方产业的警报,而是整个国家经济体系的前哨信号。特朗普以“让制造业回流美国”为名实施高压贸易政策,其实际效果对加拿大远比对中国更具破坏性。中国的制造业因其规模和全球供应链地位尚能维持基本稳定,而加拿大由于与美国地理接壤、经济结构紧密关联、市场体量较小,承压更为直接与沉重。
企业迁往美国的核心动因在于三点:1)成本优势;2)监管宽松;3)政策确定性。在加美两国的比较中,美国不仅提供更低的能源与人力成本,更通过不断放宽监管和提供税收激励吸引资本。而相较之下,加拿大长期以来以高税负、高管制、缓慢的政府审批程序著称,再加之特朗普“忽冷忽热”的关税政策让加国企业难以做出稳定的中长期决策。这种“政策不确定性”正是导致企业信心严重受挫的根源。
经济上的“南迁潮”若持续发展,将对加拿大造成长远的伤害:制造业空心化、技术与岗位外流、本地供应链断裂,最终将削弱国家的整体竞争力与税基。此外,还将加剧区域发展不平衡,进一步扩大边境城市与大都市之间的经济鸿沟。

更令人警惕的是,这种不确定性正在蔓延至普通民众的生活之中,形成一种全社会的心理焦虑。布拉德利指出的“心理健康危机”,已成为当前经济不稳定背后不可忽视的“软性伤害”。当一个国家的中产阶层、工薪阶层在面对就业和未来不确定时集体焦虑,将对社会稳定和公共信任产生重大冲击。
因此,在此关键节点,加拿大迫切需要一个 有方向、有担当、有行动力 的联邦政府,既要在国际上对美发出坚定而清晰的信号,捍卫国家经济利益,也要在国内出台更有竞争力的产业政策与投资激励,增强企业信心、挽留产业链、稳定就业岗位。同时,也必须加强对社会心理的关注与引导,防止“信心危机”演变成系统性风险。
这不仅是一场经济战,更是一场国家意志与治理能力的较量。加拿大必须立足现实、放眼长远,团结一致,迎难而上。